品牌建设并非经济萧条期的替罪羊
如今,没有异议的是,我们遇上了经济危机;即便,理论家们还在辩论着,这是否是“百年一遇”的危机,还是老了的“格老”,不可避免地对世事过度悲观?许多人,从CEO到寻常人家里的主妇,都在试图弄清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势,到底是会写出一个“L”,还是“V”,以此决定资源的使用配比。
如果你是一位CMO(首席营销官)的话,你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上述的“LV”问题。你的当务之急是要让CEO和CFO们相信:品牌建设并非经济萧条期的替罪羊。过去的经验提醒我们:每至不景气年代,“预算控制”不是公司的“不二使命”,首当其冲的便是大幅削减公司营销费用支出,毕竟长久以来,“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被浪费掉了”的广告效果论,已深入人心。换言之,成本控制的利刃已经悬在众多CMO的头上。
那么,CMO们应该如何在刀锋下起舞?危机相依,如何洞察成长机会,调整品牌战略?这亦是本报和Interbrand集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品牌价值管理论坛”探讨的核心命题。
在分享2008年优秀品牌建设案例的过程,我们再次证明了如下这个观点:“每一则广告、每一次市场活动都是对品牌个性所做的长期投资”,那些可以被收入营销教学案例的整合营销策划,从来就不是漠视ROI(投资收益率)的纯粹的阳春白雪的艺术行为。
不过,这无法阻止CFO们在2009年将利刃悬在营销预算上。与此同时,一部分长期倚重OEM业务的公司,也将在2009年加入自主品牌建设行列中。在可以预见的“预算减少,竞争加剧”的困境里,CMO们需要营销上的创新,以便可以拿下悬在头顶的刀刃,转身成为“刀锋战士”。
2009年,我们极可能会收获绝对创新的品牌案例和经验沉淀,毕竟,在过去的三十年内,中国公司尚未经历经济大萧条。作为“中国品牌价值管理论坛”的主办方,我们期待2009年会出现足够多的经典品牌案例,因为在空旷无人的教堂里,我们绝对无法拯救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