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瑾:服务对顾客已没有杀伤力
《全球品牌网》有一篇文章介绍,说是四流的企业做服务,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管理、一流的企业做文化。可见。服务也不见得是一件了不起的“武器”。
我们不少企业一直热衷于“服务之战”,不知是中国的消费者对会议营销企业服务的“抬爱”,还是限于目前国内市场的消费环境,仅凭热情问候,端茶倒水就能打动顾客的“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点是不现实的。特定的市场环境造就了特定企业的发展。再则说,会议营销中的服务也不是做得很好,在服务特色上,外企比我们更有优势,如星巴克、麦当劳,在营业店内,只要顾客不走,你坐一天到打烊都没有人会打搅你。(现在麦当劳实行了24小时不间断营业)这一份服务的大度和从容是一般会议企业能做到吗?
服务的好坏已经不足以让顾客感动,现在的顾客不会再为了你的一次亲情服务,而产生对企业的高度信赖。从某种程度上说,即使你的服务再好,产品不行,顾客照常会跳脚骂人。而如今还有不少会议营销企业把服务作当“灵丹妙药”,遍洒市场,顾客不满意,再加强服务质量,弄得顾客很反感,企业却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样做事,只会把路越走越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么,如今的顾客要什么呢?难道顾客对优质的服务不接受吗?并不是这样,只是因为凡事都在与时俱进之中,在步入个性化需求的市场时代,会议营销企业还能把握住顾客的最新需求吗?
服务不再辉煌,会议营销该如何执行下去?
会议销售模式如金鱼缸里的鲸鱼,如何转身?
过去,会议营销无疑是市场补漏者,如今市场模式却是百家争鸣,销售渠道五花八门,上十年的依葫芦画瓢还能有用吗?一直以来,业内之士都对这种模式进行不断改良,但改来改去都没有伤筋动骨,只是把会议制度不断完善,会场流程安排更加科学,人员素质更加培训到位。注重细节,但也忽略了方向,现在一场销售突破上万的会议是越来越少,反而为了一场会议的准备时间是越来越长,会议销售模式如同一条在金鱼缸里长大的鲸鱼,体积愈来愈无法转身了。
会议营销模式的主要对象发生了改变,会议上的医学专家,科学研发论断及患者的现身说法都不足以让顾客心动,换句话说,提供好产品是你厂家的责任,顾客在购买过程所享受的购买体验却是自已的,单一的强调自己产品的好坏,却淡化了顾客在其中购买的感觉,这种沟通是单向的。就好像“沟”与“通”一样,沟是手段,通才是结果。只有双方认同,才能互利互惠。
产品价值只是顾客购买价值的一部分,只有触动顾客的心里价值才能让顾客体验到产品的价值。可是如何让顾客体验产品的真正价值?
从亲情服务走向产品价值
任何一个顾客购买的都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品牌价值,服务只是产品的附加值,过多的强调服务,只会忽略产品的本身价值,回归产品价值才能抓住会议销售模式的核心,只有在产品价值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找到新的突破。
现在我们的会议组织者都在做着与竞争对手一样的事情,从租酒店,邀会送邀请函,会场布局、会场音乐、标识都一样,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会后让很多顾客回想不起哪次参加谁与谁的会?顾客没有品牌的概念,自然就谈不上对某一产品的忠诚了,很多公司资源就这样重复浪费了。
其实,顾客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消费,满意度,顾客体验,感官品牌,这三者必不可少,满意度是建立在顾客体验和感官品牌的基础上的,那什么是感官品牌呢?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品牌理念的传播渠道涵盖了我们的五种感官。感官品牌其实就是我们的感觉,这个感觉是顾客在购买前,交易中,购买后所有品牌的接触点上构建起来的。顾客体验对品牌价值具有重要影响,以星巴克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包括店面位置、店内环境、咖啡口味、员工服务等等在内的20个接触点,构成了星巴克的情感曲线图。短短二十年,星巴克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从产品价值中与对手区分,以建立感官品牌推动顾客体验,实现销售的最终完成。建立感官品牌战略,必然是会议营销模式的变革之路。
建立会议营销模式的感官品牌战略
会议营销本来就是体验营销和感性营销,在会议营销过程中,有多少是在介绍自己,恐怕介绍产品的居多,很多会销现场都是在大讲特讲产品、科研实力和生产厂家,作为产品的销售方却遮遮掩掩,不敢亮出自己的品牌。珍奥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它一直传达着一种“做珍奥,我自豪”的公司理念,但这一个点并没有得到发散,它只局限于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顾客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
在会议模式中建立感官品牌战略,通过顾客体验,是实行这一战略的关键因素。
被《世界经理人》评为07年十大商务品牌的索尼中国公司早已尝到了顾客体验的甜头,位于上海的体验中心“索尼梦苑”,在开业的第一个月里,每个顾客的停留时间平均为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最长的达到六个小时,每天参观者几千人,周未最多的时候一天超过一万人。一年下来,体验索尼产品和品牌的人数相当可观,这样大大增强了索尼的品牌形象,创造越来越多的忠诚顾客。
在会议企业中,珍奥是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珍奥健康家园”,集品牌展示和会议开展于一体,还有天年的“天年健康新时空”,天松的“健康银行”(后改为“健康家园”),及散于全国的各大小专卖展示店,当初的出发点不错,可能也有体验的意思,可都在执行中与初期设想越走越偏,成为了一个“四不象”,尴尬至今不知如何收场。
感官品牌延伸产品群的发展
其实任何企业都要建立感官品牌,尤其是从事会议营销模式的企业,跳开了展示终端,使产品直接与顾客面对面,老品种面临着老化,新品种顾客又不认同,每天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会销企业中不少都拥有单一品种,并不是这些企业不想增加品种,只是增加的品种大多“水土不服”,同一顾客群体并不能得以资源共享。同样,拥有多品种的会销企业一直无法在顾客心目中形成统一的产品链,顾客购买的还是那几个产品,众多的产品只是展示宣传。企业不应当依靠单一产品去延续自己的“生命力”!
如今,靠某一垄断型产品生存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感官品牌战略的建立,可以自然延伸产品群的发展,使得顾客在使用同一品牌下的不同产品时仍有同样的感官体验。在大归属中构建统一的销售平台,如果你的品牌没有足够的感官吸引力,顾客就会形成一次性消费,不能有效的强化这种感官愉快地传递给他们的朋友和家人,使企业品牌在顾客的口耳相传的分享中得到良性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