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市场的认识到位吗?
“商场就是战场”——对吗?
“商场就是战场”,这句从改革开放初期就时兴起来的话,究竟对不对?我看至多对百分之四十,错百分之六十。为什么?
先看看战场是怎样回事。战场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对抗的双方直接消灭。敌人端着枪冲上来向我射击,我架起机关枪向他扫射。二是以打败或消灭对方为自己胜利的前提。敌人的失败和我方的胜利或成功几乎是同义语。
再看看商场,它与战场有根本不同。首先,竞争对手之间不能直接伤害,更不能直接消灭。谁如果这样做,就是不正当竞争,就是违反规则,就要受到制裁。同时,一个企业的成功并不以自己对手的失败为前提。对手成功了,你也可以成功,对手失败了,也不见得就是你的成功。
所以“商场就是战场”主要是讲市场竞争的严酷性,但不能把它理解为对整个市场经济特征的概括。如果有人天天想消灭别的对手,那么很可能第一个被消灭的就是他自己。
那么,市场竞争的要义是什么?
市场竞争的要义是争夺消费者。
谁能够拥有更多的热心的乃至忠诚的消费者,谁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把这一点作为自己的首要理念。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对谁真诚到永远?对消费者。康佳的“佳品纷呈,康乐人生”,谁的康乐人生?消费者。TCL则干脆直述“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一个企业如果不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天天研究怎么对付对手,即使能够打几个“胜仗”,最终自己也立不住。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这就要求企业:
——善于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善于把潜在需求转化为市场需求。
——善于全方位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善于引导和创造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需求是硬道理。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肥水不流外人田”——对吗?
市场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小农经济只能靠自己的资源发财。一家一户的农民,只能靠自己拥有的土地、耕牛、农具生产,所以他最怕“肥水流落外人田”。
市场经济与小农经济相比,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既能够靠自己的资源发财,更能够靠别人的资源发财。资金缺乏可以贷款,技术不行,可以合作,资本不足可以合资……为什么我们选中了市场经济?就是因为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可以产生巨大的新的生产力。
市场经济,在表面的形式上看,是你赚我的钱,我赚你的钱。但如果只是这样,最终大家都不会赚钱。钱就那么点,今天你从我的兜里掏过去,明天我又从你的兜里掏回来,掏来掏去,不会增加半分文。在市场经济中大家赚的钱,说到底,都是资源整合中出现新的生产力而产生的财富。
企业家有千本事,万本事,最大的本事就是整合社会资源的本事。
别人的资源凭什么让你整合?让你利用?方式千千万万,基础只有一个,那就是互利。交易是平等的、自愿的,不是行政命令,不是法院判决,只有互利才能实现。光是你有好处,光是人家田里的肥水流进你的田里,行吗?
只有肥水互流,才有优势互补。
张瑞敏让三洋利用海尔在中国的营销和服务网络,才能换取海尔在日本利用三洋的营销和服务网络,这样,大家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市场竞争,你死我活”——对吗?
如果这话是表述市场竞争的严酷性,是表述企业总体发展状况,应该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胜利了,一些企业消灭了,这就是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史。但这个结论,是对企业发展总的描述。它不能直接用于我们的经营战略和策略上。
从现实的战略和策略的选择上看,恐怕应该是这样:
有可能的“独赢”自然不能放弃,但更多的现实可能性是争取“双赢”和“多赢”。
这也许是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理念了。
善于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是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经营艺术。
——要懂得“同一竞争”和“特色竞争”的关系。竞争对手之间在产品、销售、对象、地域几个方面都相同,谓之同一竞争。在上述四个方面都和对手错位,谓之特色竞争。市场细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特色竞争。同一竞争争取的是“替代他人”,特色竞争争取的是“他人不可替代”。
——目前最时髦的语言是“核心竞争力”。它的实质和最高的境界就是不可替代性。包括完全的不可替代性和局部的不可替代性。有了不可替代性,就不一定要天天研究替代他人。
——注意“企业生态”问题。这个词是我的发明。自然界有生态问题,企业也有生态问题。原来,国有企业的单一化,多种所有制发展不够,这是企业的生态问题。现在,大中小企业之间的生态关系并没有处理好。许多大企业都是“孤家寡人”,在它的周围没有一批中小企业和它结成各种形式的联盟。大企业只记住了“吃”、“压”小企业,小企业也只记住了“蚕食”大企业,往往是两败俱伤。为什么不能造就大中小企业良好关系的企业生态呢?
于是,我认为应该在观念上有一个重大的飞跃:
“市场竞争”的观念应该发展为“市场竞合”的观念。既竞争,又合作,在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合作是为了竞争,竞争是为了合作,竞争就是合作,合作就是竞争。
竞争与合作密不可分,于是只能说一个新词——竞合。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对吗?
人们说“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但又常常埋怨“优不胜,劣不汰”。应该承认,人们说的“优不胜,劣不汰”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我认为会永远存在。
市场机制不健全,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这种看法对,但并不完全。
关键在于对“优”的理解上。何为优者?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优就是强,强就是大,即“大--强--优”这样一个三段论。实际上,大不等于强,强也不等于优。中国缺少世界级的大企业,所以强调要把企业做大,这是完全必要的。但在理性认识上,却不可走极端,钻牛角尖。大而不强的现象比比皆是,大者乃至强者被淘汰的现象屡见不鲜。最好的一个事例就是美国安然公司的垮台。
不能把“优胜劣汰”理解为“大胜小汰”和“强胜弱汰”。
看看自然界,老虎是强者,“兽中之王”。但现在,如果人不喂养它们,恐怕就要灭种了。老鼠是弱者,人们还把它当成“四害”之一加以消灭,但如今老鼠仍然遍地。你道怪也不怪?
这里引出了一个“强者”和“适者”的关系问题。
人们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引进到市场经济中来,于是造就了一个“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观念。但我国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的时候,把书的内容概括为这样的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适者”。恰恰这个“适者”的概念被许多人忽略了。
我认为,把达尔文的理论引进到市场经济中来,全面的表述应该是十六个字:
“市场竞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是“物竞天择”。
——“物竞天择”是两个意思,“物竞”指的是物种和物种之间的竞争,市场经济中指的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天择”指的是大自然的选择,市场经济中指的是市场的选择。
——“优胜劣汰”是物竞的法则。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当然是强者胜利。老鼠肯定斗不过老虎。
——“适者生存”是天择的法则。谁能够适应大自然和环境的变化,谁就能够生存,不能适应者,不管你多么强大,都将被淘汰。老虎的濒临灭种,并不是武松把它们打死的,也不是有其他的动物把它们吃掉了,而是因为老虎的胃口太大。在自然界,一只老虎要占据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才有足够的动物供它食用。但随着人类的开发,这样的土地越来越少了,于是它们就越来越吃不饱,于是缺少了正常发育和繁殖的条件——老虎是因为慢性饥饿而灭种。老虎的灭种是因为它不是适者。与此相反,老鼠则是一个适者,什么恶劣的条件下,它们都能够生存。
——“天择”法则高于“物竞”法则。在自然界最后是“老天爷”说了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后是市场说了算。所以,企业要做强者,更要做适者。
优者等于强者加适者。
小结:
上面我们一共讨论了四个观念问题。
第一个观念:市场经济的实质。
-- -——最高明的企业家,是善于在互利的基础上,在更大的范围整合社会资源,造就新的生产力。
第二个观念:市场竞争的实质。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争夺消费者。
第三个观念:市场竞争的途径。
——最高明的战略和策略,是善于把竞争与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四个观念:企业发展的目标。
——既要做强者,又要做适者。优者是强者和适者的结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