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鞋反倾销 中国重塑鞋业优势之机
昨天有消息称,欧盟通过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的正式反倾销方案后,开始分别对两国皮鞋征收16.5%和10%的反倾销税,为期两年。据统计,江苏省近百家制鞋企业受到影响。对此江苏一些品牌企业表示,反倾销税对品牌企业影响非常小,而最吃亏的还是欧洲消费者,因为他们将最终为反倾销税买单。
现状搜索 “卡”住江苏近百企业?
反应:昨天,来自省外经贸厅的消息说,欧盟近期对中国鞋类临时反倾销税已数次上调,由于欧盟对中国皮鞋、运动鞋和劳保鞋发起反倾销调查,江苏省对欧盟的鞋类出口呈现出下降趋势。以苏州为例,该市对欧盟的鞋类出口量已由去年8月份的186.1万双逐步下降至今年1月份的77.8万双,下降幅度达41.8%。鞋是江苏省传统轻工产品,目前有近百家企业受到牵连,其中出口规模超过百万美元的有10多家。
统计:行内人士介绍说,江苏省皮革行业历史久远,有“鞋乡”之称,在全国皮革行业影响重大,且品牌有着较强的美誉度。据统计,江苏现有皮革工业企业两千多家,从业人员约18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三百余家。前年,这三百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6.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8.5亿元,利税15.96亿元。近年来,江苏省皮革行业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国内其他省市的竞争压力。随着我国进入WTO“后过渡期”,制鞋、皮具行业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
过往:其实皮鞋反倾销影响在今春第99届广交会已经开始显现,欧洲客商开幕首日到会5541人,较上届同期下滑23.2%。我省制鞋企业向欧洲出口交易量比去年下降了近四成,是历年来下滑最大的一次。省内一些制鞋企业认为,虽然意大利等一些欧洲国家其皮鞋制造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但由于中国鞋质量越来越好,价格却比欧洲那些厂家要便宜得多,所以欧洲的大众消费者更喜欢物美价廉的中国鞋。一些企业认为,反倾销对欧洲消费者也是个打击。
连线企业 最终买单是消费者
森达进出口部陈经理:记者昨天辗转找到国内第一个品牌输出鞋类企业——江苏盐城的森达集团。据森达进出口部陈经理介绍,此次反倾销对类似于森达这样直接出口品牌皮鞋的大型企业影响很小。因为目前我国的鞋业生产在世界上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这是其他国家短期内不能取代的。而且在欧盟设限之后,并不是说欧盟的商家就不会到中国来寻求合作了——因为对于这些欧洲客商来说,中国鞋产品的质量也是得到国际公认的,他们是经过多方比较和认证才选择了中国,不会轻易更改。森达目前每年出口欧盟的鞋子大约有500-600万双,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当然对于仅仅依靠贴牌加工的一些作坊型中小鞋企来说,这个打击还是比较严重的,因为那些贴牌商可能在比较利润值后,将加工地点改向同样劳动密集型的东南亚等地。
至于反倾销税的问题,陈经理说,这把利刃最后还是砍在欧盟消费者的头上。因为中间商从中国进口皮鞋之后,可能会有部分利润受损,但最大的部分肯定转嫁到销售价格中,也就是说欧洲消费者将买到更贵的鞋子。
美丽华鞋业常务副总万祥华:此次欧盟反倾销方案比业内预想的还要好一些,方案规定对国内鞋类企业的反倾销税是征收16.5%,为期两年。而以往预想的是5年,税还要高一些。他认为,这个反倾销方案对千百度这样的知名品牌影响不大,受到较大打击的是那些原来以低价进入欧洲市场的中低端企业。一般欧洲对这些企业的订单都是通过外贸公司中转,而外贸公司总要保证自身的利润。现在反倾销税一征收,等于削弱了这些中低端企业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但像千百度等知名品牌在欧洲都是定点销售,跟中低端企业的运作方式不一样,不可能因为征收了百分之十几的倾销税就关门。
对策 探寻重新打造中国优势
A打造品牌转移视线:业内人士认为,反倾销将逼迫省内鞋企及时“转轨”,在打造品牌的同时,积极寻求出口新渠道。
一些企业认为,既然欧盟抬高门槛,企业也将寻求自己的道路,把出口更多地转向其他地区。东南亚、非洲、俄罗斯等地区将成为鞋企今后重点出口的对象,这个市场不亚于欧洲,所以在经过市场调研后,在出口产品的产品设计、尺寸等方面将更偏向这些地区消费者的口味。
B降低成本但不降价:苏州一家鞋业公司外销部的李小姐告诉记者,企业会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但不会随便降价,因为生产环节降价的空间很小,除非降低品质,而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不愿意做的。另外为缓解反倾销税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企业将减少真皮皮鞋的生产而转向多生产革质、纺织等其他面料的鞋产品;对欧洲采购商来说,中高档皮鞋价格没有低档皮鞋的价格那么敏感,所以企业也会考虑把生产重心转向中高档次鞋。
C尝试融入当地办厂:有专家认为,目前对中国鞋类企业而言,在遵守国外当地法律法规、融入当地民俗文化的同时,有条件的企业甚至可以在当地投资办厂,这样既可减少或避免遭到反倾销申诉的可能性,也不会受到同行的排斥或反对。
D中国优势需要更新:行内人士表示,从长远利益看,中国鞋企眼前的优势不是绝对的。再过若干年,制鞋业可能要由中国转移到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因此,中国要抓住目前的大好机会,努力发展制鞋业。但同时也要做好一旦制鞋加工业转移后,中国应如何在更高层面发展制鞋业的准备。其他类似行业也应该未雨绸缪,及时提高品牌含金量和技术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