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失误:分析街亭失守的必然性
假定战略不可实施怎么办?人们不能实施别人的战略,人们只能实施自己的战略;假定措施实施不了怎么办?“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事,人们只会做你检查的事”;假定检查实施不了怎么办?人们并不拒绝改变,人们拒绝被改变。
IBM在1991~1993年累计亏损168亿美元,但到今天IBM依然是消费者心中的蓝色巨人,为什么我们没有人怀疑过她会倒下? 摩托罗拉从2000年开始出现71年来历史上的首次亏损,累计亏损40亿美元,为什么我们仍不怀疑她会倒下? 即便是某一个能人或某一块业务出问题了,公司的组织能力与文化并没有由此衰落丧失,这就是世界那么多优秀公司即便业绩有问题的时候,也很难倒下的原因。 为什么?因为她们的基本制度已经构筑完毕,并且表现出强大的不依赖任何人的制度执行力!
诸葛亮真有资格斩马谡吗? 三国里有一个诸葛亮斩马谡的故事。讲的是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最后马谡把街亭丢了。在总结自己这一失误时,诸葛亮痛心疾首,后悔没听先帝之言而重用马谡,因为先帝刘备早就对他说了,马谡这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诸葛亮用马谡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事实是否真的如诸葛亮所说,马谡是一个言过其实、没有执行力的人呢? 诸葛亮是这样指令马谡的:要围营扎寨守街亭,也就是说,只要在山下面安营扎寨,那么街亭就可以守住。可马谡到了街亭以后,便觉得诸葛亮的命令不合理。因为兵书说了,居高临下,山上扎寨才是防守的要点,于是便把军队扎在山上。 当司马懿的军队开过来之后,探子来报,前面诸葛亮已在街亭驻兵,司马懿一听,感叹到,诸葛亮还是高我一筹啊。接着问谁在守?回答说是马谡。司马懿一听哈哈大笑,说攻打街亭有希望。于是,司马懿把街亭水源断了,围而不攻,果然街亭不攻自破。 这就是非常著名的诸葛亮斩马谡的故事。但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听诸葛亮的话街亭就可以守住吗? 兵法中有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说在外面打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诸葛亮有资格斩马谡吗?从这一角度看,马谡兵败街亭的真正原因是在“结果”上犯了错误,没守住应当承担责任,并不是因为不服从诸葛亮的命令,否则如何解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当我们解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时候,实际上强调的是结果。将服从命令是对结果负责,不服从命令的时候也是对结果负责。你命令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我来完成目标,得到结果,而君命有所不受,也是为了最终结果,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军队是这样的,企业就更是如此。一方面企业的战略、方针都是一定要执行的;但是每一个人在执行的时候,特别是在与客户打交道的时候,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把这个客户弄清楚之后,再决定相应的策略。如果我们发现情况与战略方向是相符的,或者我们不清楚是不是不一样的情况下,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但如果实际情况不符或改变了,我们就要考虑是否需要修改我们的战略,然后在这个层面上再去执行正确的决策。 比如假设马谡到了街亭一看,下雨已经把山下冲得一塌糊涂,水流成河,客观条件改变了,遵守诸葛亮的命令,驻守在山下根本就不现实。 就像当年非常著名的敦刻尔克战役一样。希特勒把整个英军困在一个孤岛上,只要一发起攻击,英军肯定被全部歼灭。但希特勒就是迟迟不下命令,使得英军最后有了很大的机会,白白放跑了英军。如果那时的德军能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当如何? 也就是说,当时在德国第一线的指挥官,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对形势去做一个分析判断,然后与希特勒沟通,尽量征得希特勒的支持。但是在当时德军的强权性军事体制下,却没有人敢站出来说出事实,最后白白地放跑了英军的主力。 所以,在下属的位置上,什么是真正的执行?两条,一条是服从是军人的天职,百分之百实现结果。另一条是如果服从不能够实现结果,那么就通过不服从来实现结果,这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根本含义。 所以,结果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要么通过服从来实现结果,如果服从实现不了结果,就通过不服从来实现结果。 总之,结果才是硬道理。 事实上,一个真正有执行力的马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他应该这样去假定,如果诸葛亮的策略错了话,我怎么守街亭;如果对了的话,我怎么守街亭。因为司马懿完全可能不按诸葛亮预料的方法来攻,那我怎么样去守? 所以在这件事上,马谡是有一点冤枉的。大家想一想,诸葛亮明明知道马谡是这样一个人,那你为什么还要派他去呢?派他去不说,可偏偏又派的是一个软耳朵的王平来做监军,王平哪里能够制得住马谡?所以有人说,是不是诸葛亮想借机把马谡干掉?当然这是一个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