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管理如何导致员工的无能?
管理成熟的企业未必有成熟的管理者,甚至会导致员工的无能。为什么?一家公司,只要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那么一定会经过一个管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一切工作都趋近于实现工业化、流程化和标准化。
这个时候,公司在管理上就达到一个境界,就是新入职的员工进来以后,不能保证他有多么好的表现,但是可以保证一点,就是它不会犯底线上的错误。这就像,谁都可以使用傻瓜照相机一样。
这就是说,这样的公司对员工的管理能力基本是没有要求的,就算你的级别比较高,也不需要太多的管理能力,甚至你可以不知道一些管理上的常识。做到这一点的公司,实质上是一种管理的消解。
另外,这样的公司,也往往有着技术、产品、品牌等在位优势,是很少有企业能与之抗争的,那么这是这种优势就会对冲公司的管理能力。比如只要它的产品放在那里,就有人买,这时对管理能力的需要就低。这也是不需要员工有更多管理能力。
第一种情况我们叫做系统优势,第二种成为在位优势、或者叫资源优势。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就可能导致他的这些优势不起作用,甚至成为障碍。最近推出《紧迫感》的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教授,在多年前就曾说:“由于公司在市场份额中占有的主导地位,使这些人可以轻而易举地为公司赚取利润、提高收入,以及公司原有的高级管理人员经营行为逐渐消失,导致公司开创阶段巨大成就的那些集体主义意识逐渐淡薄,最终消亡殆尽。
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惠普前中国区总裁孙振耀曾在退休感言上如是说:“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
我想这是管理学最大的悖论:最好的管理却最大化的阻碍了员工的能力提升。也就是说企业在追求当下最佳管理的过程中,却弱化了企业应对未来的竞争力。这导致企业自我迷恋,忙于歌功颂德,认为自己可以永远的强大,而失去紧迫感而警戒心,导致员工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也不能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还以为自己如何了不得,甚至于陷入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的政治陷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