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3种战略病
入世五年,越来越多的国际名企将其战略准心瞄向了巨大而又开放的中国市场,上海恰是他们的滩头阵地。企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主们,因此正面临越来越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怎么办?
“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正确的战略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正确的战略导向,在面对强大的跨国竞争对手时,中小企业主们就会迷失方向,“对一艘不知道驶向哪个港湾的船,所有的风对它来讲都不是顺风”。当下的企业“在战略上常患五种病症”。
病症一:产权模糊
徐飞博士指出,产权清晰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基础性关键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中小企业在产权归属上是模糊的,“这就导致一个潜在后果,企业的决策权、用人权以及分配权、惩奖权等派生权利,无法获得到有效行使,从而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乃至无效,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破裂”。
“这方面的案例、教训可谓屡见不鲜。在某些小企业里,法人代表可以‘轮流坐庄’,上个月你是法人,下个月我是法人,弄到最后,一起创业的好朋友不欢而散,分道扬镳。”
徐飞认为,这些企业失败的根子,出在没有从战略高度来认识产权问题。相比之下,跨国企业在产权问题上栽跟斗的,少之又少。因为他们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将产权界定清晰,并在清晰产权的基础上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中小企业首先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
徐飞进一步指出,“受儒、法、道、释等传统文化影响,中小企业往往存在浓郁的血缘、亲缘、族缘、地缘、信缘、业缘和物缘等‘七缘文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通常以宗族亲戚、邻里乡亲、同行同道、战友同学和物质媒介等关系为纽带。这是一把双刃剑,在具有凝聚力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排斥力”。
病症二:快速收益“依赖症”
“中小企业有两个很要命的病:一个是核心能力‘空洞化’,一个是快速收益‘依赖症’,这两种病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所谓快速收益‘依赖症’,是指中小企业主的机会主义心态和急功近利的诉求仍很严重。”徐飞分析说,“有些中小企业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呢?更多的是关系驱动、财富驱动,而不是知识驱动、能力驱动或创新驱动。还有些企业,则是靠‘匹夫之勇’,或利用消费者的不成熟、法制的不健全、市场的不完善,或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牟利。不管是哪种情况,赚钱既丰厚又快捷,久而久之,以为这是赚钱的常态,把‘快速收益’和‘高回报’视为当然”。
徐飞感慨地说,这些企业虽然已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却没有同步完成核心能力的累积和铸造。“他们缺乏核心能力,或曰核心能力‘空洞化’”。徐飞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中国的家电行业,就是因为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形成了核心能力,从而实现了全行业的群体突破。海尔,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一步步走到现在,靠的就是核心能力!”
徐飞认为,关系驱动的时代、适合机会主义者生存的时代,已经过去,“不是说现在就没机会,而是说,现在的机会是一些深度机会、战略机会。中小企业主必须用心、用智慧去挖掘市场的空隙,找出利基的细分市场,通过差异化和价值创新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用战略的眼光去审视市场,而不是以投机的心态去窥视市场”。
“不能再指望天上掉下皮夹子,要靠自己的核心能力安身立命!”徐飞总结道,核心能力“空洞化”是病根,快速收益“依赖症”则是其“临床表现”,不解决这个病根,草根只是草根。
病症三:啥钱好赚就做啥
指出中小企业长期“体弱多病”的病根后,徐飞向记者介绍了一个令他“非常感动”的例子,来说明正确的远见、战略和“定力”是解除病根的良方。
“大家都知道明基,它是当年第一家入主中国苏州工业园区的台资企业。一次他们的老总跟我讲,‘作为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受益者,在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的情势下,当时我们确实有一种冲动:为什么不做房地产?’是啊,在IT业的制造这个环节,利润只有5%到8%,远远不及房地产。以他们当时的条件,完全可以进军房地产市场。但明基班子却做了一个决定,坚决不做!”
“明基老总说了一句至今令我感动的话——如果我们来钱这么快,我们就再也没有心思回头做薄利的制造业了。我们的武功就将废掉!”徐飞讲起这个故事时,很是动情。
徐飞解释说,“中小企业经常会面临各种机会和诱惑,不是说有机会不要去把握,只是当你面临当前机会时,一定要想清楚,明天可能的机会在哪里?能令你安身立命的长久根本是什么?当前机会的把握是否有利于铸造和强化你的核心竞争能力?土地总有批完用完的一天,到时你怎么办?”
“一句话,不要贪图近利而自废武功!”
战略的意义,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