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治理公司与其学盖茨不如学卢作孚
中国新一代的民族资本家正在遭遇巨大困扰。障碍来自两方面:一是市场还未实现普遍的国民待遇,他们不得不在外资巨鳄与国有垄断企业的夹击中求存。如果说这能让他们获得同情,而关于违法与道德冷酷的指责,却让他们无法解脱。近日因欣弗事件而自杀的安徽华源生物制药公司前总经理裘祖贻成为一个悲剧性的缩影。
人们对于企业家原罪的指责当然不会毫无来由,但企业家与公众之间如此深的鸿沟无论如何不是社会之幸。如何填平这一鸿沟,重塑企业家价值,是摆在所有人面前无法逾越的重大课题。
不少人号召中国的企业家来学习比尔·盖茨的慈善精神,在我看来,既然我们的企业家生活在与比尔·盖茨制度背景与文化资源截然不同的现实土壤中,还不如求诸本土资源来得更为切合实际。学习比尔·盖茨的慈善义举,大道理上来说很对,不过诉诸于企业家创新精神与慈善制度未尽完备的当下,却是给企业家描绘了一个不现实的童话。比远在大西洋(6.53,-0.03,-0.46%)彼岸的这位慈善大王更现实的选择,应该是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始人卢作孚。他的摧抑资本视员工如子民,他在官场之间的不偏不倚,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民生公司曾是我国最大的轮船公司,从市场的意义上说,创始者卢作孚是我国的首任船王。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有极高的评价,梁漱溟赞颂他:“胸怀高旷,公而忘私,为而不有,庶几乎可比于古之贤哲焉”;曾做过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张群力赞其为“一个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现代个人享受要求的现代企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而毛泽东也说过,“没有卢作孚,长江上下游船舶不会这样多”。
卢作孚所面临的情况与今天的企业家有相似之处,员工素质不高,自由散漫小农习气严重,股东孜孜于分红,讲求落袋为安。而在民生公司壮大之后,以孔祥熙为代表的官僚资本虎视眈眈,必欲纳入囊中而后快。
民生公司的办法是将员工纳入集体之中,创立极具家庭氛围的企业文化,所谓“公司的事情大家解决,大家的事情公司解决”,并不是说说而已。民生公司给职工提供了优厚的福利,如免费就医、供应膳食、定期休假、建立训练场所等。公司还规定:“凡年满60岁以上者,体力衰弱不能再任一切职务者,给予终身养老金”,公司如此爱惜员工,职工自然爱公司如家。
虽然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作为中国式的绅士,卢作孚善于改良本土的优秀文化资源为我所用。他为民生公司员工写的“逐日检讨”,符合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精义。另外,同盟会员出身的卢作孚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从爱公司推广到爱国家爱社会,强调民生公司的目的是“服务社会,便利群众,开发产业,富强国家”,这又与儒家文化的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一脉相承。
为了对付官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侵蚀,卢作孚以其坚定的意志捍卫公司管理层的权威,实行的是公司总部高度集权的人财物垂直领导。“以公司利益为前提,职工绝不舞弊营私,股东绝不多分赢余”成为民生公司的灵魂。股东不孜孜以分钱,限制大股东的议事权,今天看来也许未必符合现代企业理念,但在艰难创业的年代却成为员工敬业与公司凝聚力的基石。杜绝以投机为目的的大资本对企业效率的侵害,到今天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民生公司以公司规章形式事先周告遍知,以绝后患。
中国的企业家理应以这样的前贤为偶,以其坚强的精神为伴,创造出上继前贤下开新路的商业伦理,如此方能转变世风,而不是被世风所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