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不要轻易上厂家的贼船
许多人满怀信心地成为厂家的经销商,可经销不久却发现来自厂家的是许许多多的烦恼,没有终端销售的指导、没有各地信息的交流、没有员工的培训方案、没有品牌推广的支持、没有售后服务的保障,甚至是看到厂家的见死不救,等等。使经销商处于做下去找死、等待时机就是等死、不做下去立既死,前期的加盟费、样品费、及固定资产与其他的投资可能全部泡汤。
厂家在找经销商之前,总是想方设法包装自己,美化自己,如弄个“中国名牌”〈实在办不到也得弄个省级名牌〉,弄个“中国弛名商标”〈实在办不到也得弄个毫无价值的著名品牌〉,在花笔钱各种认证证书也凑齐,更有钱的就给笔钱给明星请其代言,然后印刷出精美的产品手册和招商资料,这样一折腾就算是具备招商条件了。
许多经销商缺乏对厂家的了解和对市场的陌生,在厂家的光彩形象展示下,在招商经理如簧巧舌的怂恿下,看到身边一些人的成功事例,也就以为只要把店开起来,好产品就一定有人来买,结果往往处于上了贼船难下的艰难境地。
经销商能否做好生意,虽然有“事在人为”之说,经销商本身应该具备相应条件,而且在品牌推广、终端销售中起着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厂家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如品牌的线上推广、市场动态的把握、线下与经销商的配合等等,都关系到产品在某个地区的销量、品牌影响力的大小、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与否。那些划出一块地,全盘丢给经销商的厂家,使经销商进退两难,也使厂家用短期利益换取丢弃市场的结局成为必然。
经销商该如何避免轻易上厂家的贼船呢?从现实中许多厂家的做法来看,经销商只要前期对厂家的考察到位,就不难发现厂家的致命弱点在哪里,也就不难做出经销与否的正确决定。因此,怎样的厂家才是可以合作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察:
首先,产品质量是否过硬?考察这个问题从厂房、设备、原材料、技术人员队伍、消费者的反应等方面入手,厂房是许多厂家不愿公开的机密重地,如果能看到就看它的规模大小,小厂房要做出好产品是困难的;厂内原材料库存多少,与同行对比就看出谁有实力了,有实力的厂家原材料库存多,相反,没实力的厂家原材料库存必定少;设备是否精良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在行业内什么品牌设备好,也是很容易了解清楚的问题;原材料好坏也是产品好坏的决定因素,对原材料市场进行必要的走访是必须做的,许多厂家都是自己的原材料好,市场上什么原材料出名,厂家就说自己用什么哪材料,而原材料的厂家也乐于打假,你向原材料的厂家了解很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技术人员队伍的强弱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好坏,到厂家去考察时多与技术人员攀谈,了解其从业经历,看工厂废品废料堆放多少?对消费者的了解可以找使用过的人,或者上网查询其产品质量的投诉记录,了解不同消费者所反映的各种问题。
其次,品牌形象是否完美?这点对于厂家来说还是做得相当好的,经销商要结合产品质量的了解,全面分析其品牌形象的含金量。如果厂家包装很是完美,而消费者投诉居高不下,这种品牌是不会有生命力的。现在许多企业荣誉和产品荣誉都是花钱就能买到,因此,经销商要客观地看待它的价值,消费者反映好的产品,它的包装才有可信度。企业的包装是否体现对消费者利益的关注?这是硬件上的需求。此外,品牌形象都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和方式展示?哪些媒体在为它宣传?以往宣传的持续时间长短?许多厂家只有设计精美的宣传册和招商资料,而没有或少有在媒体宣传过,这种“名牌”就得怀疑其来路不正,厂家只是做给经销商看的品牌形象是不值钱的,因为品牌重在推广。
再次,是否有终端销售的指导和支持?许多厂家只是赚经销商的数万元加盟费和样品费,招商成为赤裸裸的骗局,有些厂家虽然不是这种出发点去招商,但他们客观上不具备指导经销商开展终端销售的能力,所以干脆不管经销商终端销售是否做得好,经销商有产品需求就发货,没有就拉倒。而成功的厂家总是十分关注终端的销售,会给经销商从员工培训、市场信息提供、各地经销商经验的交流、策划组织促销活动、售后服务的帮助等多方面的支持,对经销商的经营策略给予认真细致的把关,经常性召开经销商交流会和员工培训学习,有区域经理、营销总监经常性下访指导,在新开发的区域市场提供有力的广告支持,在线上让产品和品牌广为人知,为经销商的线下销售开路。没有这些支持的厂家,经销商就得小心了。
最后,中心城市的经销商业绩如何?当你准备经销厂家的产品时,考察厂家在别处的经销商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其他省区的重点城市,如省会城市。看看那里的经销商做得如何,厂家在那样的城市为经销商做了些啥?经销商的规模大小?门店的位置是否在繁华地段或在大卖场的显目位置?日交易量情况如何?中心城市辐射力强,影响力大,厂家如果不重视这些地区的经销商,处于其它地区的你就更难得到厂家的支持,你最好敬而远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