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昌奇:中国社会纽带能否应对经济崩溃
有一句英文谚语,按照字面是说,贫穷进了门,爱情就从窗户飞走。有人意译为贫贱夫妻百事哀。用词各异,但都表达了经济状况对人们日常行为的直接影响。可谓异曲同工。
美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增大了社会极端事件发生的几率。本月12日,阿拉巴马州一名女大学教师疑因终身教职被校方拒绝开枪射杀同事,致3死3伤。而就在上周五,一男子驾私人飞机撞入美国国内税务署位于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的一处办公大楼,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惨剧。据报道,这是一起自杀性袭击事件,其目的是宣泄对税务部门的不满。
美国当前所面临的,不仅仅只是经济困境。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日前撰文,提醒美国公众要注意经济萧条带来的社会文化后果。他指出,经济萧条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是广泛而且持续的。在文中他援引的一项学术研究成果显示,同样是刚刚大学毕业,在1981年经济萧条时期就业的大学生所得的平均薪酬比经济繁荣时期的幸运者们要少1/4。而且,这一收入差距会持续数十年。有数据表明,在毕业17年后,经济萧条期就业的大学生仍然比经济繁荣期就业的少挣10%。
文章还以失业为例分析了经济衰退的社会文化后果。长期失业者更可能酗酒、虐待子女、自我贬低。大量失业也会改变人们的婚姻状况。高失业率地区,结婚率大幅降低,虽然非婚子女的出生率并不低。
作者认为减缓经济衰退负面影响的关键是良好的社会资本。他认为美国之所以没有被“大萧条”击垮,是因为有牢靠的家庭纽带和较高的社会信任。而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则因为缺乏社会信任而几近崩溃。作者由此敦促美国政府尽早形成社会方面的应对之策,弥补社会连带的缺口。
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乐观的判断居多。对于经济周期规律,中国似乎是个例外。我们会遇到困难,会有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动,但我们从来不会有经济衰退或萧条。在全球经济“万马齐喑”的当口,中国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之前看到过大陆炒房团赴美考察的消息。今年农历新年期间,又读到“纽约商家喜迎中国千人旅行团”的报道。我不由想起数十年前国人解放欧美、解放亚非拉,救亿万苦难人类于水火之中的宏愿。中国救星的套路,不离不弃,贯彻始终。
经济繁荣也好,泡沫也罢,没有谁想要经济大萧条。国人有居安思危的好传统。假如我们的经济遇到极大的困难,试问,中国社会的纽带是否足够牢靠以应对可能的经济崩溃?
我的答案是不乐观的。家庭(家族)关系的黏结是中国文化的基调。但在城市化、社会分工和生育制度变革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家庭关系早已破裂。在社会学研究中,家庭关系仍然可能是一种强关系,但只是相对于那些更弱的社会关系而言的。至于社会信任,即便经济景气时都付之阙如,更遑论困难时期。共体时艰的神话,只是一个传说。面对经济衰退的,将是一个各阶层差距日益扩大、迹近断裂的社会。到时候,“重新收拾旧山河”的,还将是政治强权。缺乏坚韧的社会连带,“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不会仅仅因为经济的现代化而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