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地区的加工制造业产生了剧烈的冲击,但也有一些积极进取、技术创新的外向型民营企业一方面应政策之势深入国内市场,一方面应危机之机大胆走出国门,引导中国经济的复苏,实现新的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如何调整发展战略走出国门?又如何
在后危机时代抓住契机寻求更大的突破?最近,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业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晓红、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等专家就此发表了见解。
话题1:当前阶段是民营企业走出海外的好时机吗?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趋势如何?
梅新育: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好时机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首先,对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来说,目前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这体现在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和海外投资经济成本降低两方面。
第一,危机冲击之下,东道国对外资的需求上升,大幅降低了对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进入的障碍,从市场准入的门槛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第二,目前看来,这场危机并没有传播过去,正是这场危机使得中国到海外投资的经济成本大幅降低了。这不仅仅体现在所购买企业的股权等价格下降,也表现在我们的企业在海外开展异地投资,也就是说兴建企业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房地产、劳务工费等各个方面的成本都明显下降。正是这两点决定了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一个良好时机。
王晓红:国家对企业走出去料会给予更大支持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晓红:从区域看海外投资的趋势看,我国对亚洲、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仍然会持续增长,发达国家将成为下一时期投资的重点。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优势、人力成本优势,而且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能力、产业结构等都有利于我国转移成熟和具有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
从我目前了解到的国家政策看,下一个时期国家对走出去的企业可能会给予更大的支持,鼓励企业的海外投资,鼓励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是下一个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点。
话题2:中国民企走出海外要注意防范哪些风险?
梅新育:并非开展所有投资都能成功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目前是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特别是并购投资的好时机。但是,这并不是说这一个好时机去开展的所有投资都一定能够成功,都不会遇到什么风险。
海外投资风险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首要的风险是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也就是说企业决策失误的风险。
在企业外部,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还面临两类风险:商业性风险和增值性风险。
夏业良:首先要做到的是资本项目开放
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业良:我们要想让民营企业走出国门,首先要做到的是资本项目开放。就是说能够更大程度的开放自由度,企业可以自己来决定资本应该往哪投,把资本自由地转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除此以外,还需要政策配套环境,政策上应该鼓励民营企业走到海外去拓展,然后我们应该熟悉海外的法律制度环境,熟悉人家的交易习惯等等,而这些工作更应该由政府来做。
话题3:当前阶段中国民企如何把握“走出去”与发展国内市场的平衡?
梅新育:立志做“百年老店”的企业应为日后变化做准备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于目标做“百年老店”的中国企业来说,不能不为日后的变化做准备。一个企业在规模较小的时候,可以集中专注于一个市场,靠这个市场的高增长来做好,但是当企业规模比较大的时候,业务需要在不同的市场上有适当的分布。因为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不同步,可以让整个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的波动不至于太剧烈,能够熨平一点。所以说,一些企业目前的海外发展,不是为了近在眼前的利益,而是布局未来十年,甚至之后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