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简介 功能说明 财富论坛 增值广告 视频集锦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动态·信息 > 宏观经济 > 财经要闻 > 我国有望实现单位GDP能耗降20%
[公告]热烈祝贺由武汉市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武汉市盛景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企业增值网协办的环保公益活动全面展开!
 
  栏目导航
 
 
财经要闻
 

我国有望实现单位GDP能耗降20%

     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日前在江西南昌举行,286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及跨国公司派出高管参会。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7部委共同担任主办方,显示出中国对于低碳经济的重视。什么是低碳经济?中国缘何要发展低碳经济?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就上述问题,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马力强作了解答。

  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

  问:现在中国以及欧美主要国家都在强调发展低碳经济,那么该如何界定低碳经济?

  马力强:低碳经济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问: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马力强:中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公共健康保障都将带来重大威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减缓气候变化任务十分繁重。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低碳经济初步取得成效

  问:为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做了怎样的努力?

  马力强: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中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又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胡锦涛主席在9月份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提出要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国务院的专题报告,并做出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问:到目前为止,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益?

  马力强: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在前三年总共下降10.1%的基础上,又同比下降3.35%,国家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10%的目标有望实现。通过这些措施,“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至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和增加碳汇。近年来,出台激励性财政政策,提高建筑节能标准,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和节能环保汽车,鼓励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用价格和税收政策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加快开发利用低碳技术

  问:作为发展中国家,未来我国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马力强:以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但不同国家发展阶段不同,国情不同,对低碳经济涵义的理解也不一样。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发展低碳经济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推行的做法。中国各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也会有不同的特色。

  国家发改委将积极发挥主管部门作用,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指导,努力整合现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政策,统筹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把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和节能降耗、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措施相结合,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加速产业升级改造,加大开发利用低碳技术的步伐。国家发改委也将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地区和行业,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示范试点。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引进资金和技术。

浏览[202]
【首页】  【返回】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与我在线 ┋  管理 ┋  TOP

页面执行时间:<font class=red>31.250</font> 毫秒<font class=gray>(4次)</font><br>
本站当前有 <font class=red>1</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有 <font class=red title=>2</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发生在:2002-6-7 21:03:07<br>
本站总访问量:<font class=red>55</font> 人次<br>
本站统计时间:从 <font class=red>2003年6月</font> 至今<br>
  http://www.qyzzw.net/
mailto:qyzzw888@163.com
Copyright (c) 2005 www.qyz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