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开“理性行为”的黑箱
如果能够找出领袖人物成功的秘诀,再行出售,估计会是一桩好买卖。因为在中国,几乎人人都梦想着鲤鱼跳龙门。
近几年来,企业家也越来越对人如何成为他自身的问题感兴趣,其中就包括成功人士如何成为成功人士的话题。当然是出于经济学研究的兴趣。
过去,经济学自认为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的学问,而现代经济学则更多自认为是研究人类行为选择的学问。这种选择既包括了人在不同的资源之间进行的选择,也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选择。过去,经济学比较强调理性人会在不同的稀缺资源和行为之间选择,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现代经济学尤其是心理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则发现人在选择中可能会受到更加复杂因素的影响,并不见得总是做出符合“纯粹理性”的选择。
虽然人接受了经济学对于“经济人”理性选择的假说,但对“经济人”究竟是怎样进行“理性行为”的选择过程总感觉是一个黑箱。撬开这个黑箱的关键,是深入到“经济人”文化(包括宗教)与心理历程中去。
企业家领袖的人格特质
今年,我参加了一个有趣的企业家领袖人格调查活动。结果很有意思,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家的人格是完善的。其中,有一类叫做“无法控制型”的人格缺陷,在调查对象中非常普遍。
“无法控制”并非指企业家无法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或者感情冲动,恰恰相反,他是那种非常能够控制自己情感的人。这是因为,他对自己要求很高,事事做得尽善尽美,所以他的“无法控制”并不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而是无法控制自己想要出人头地的欲望。
追求成功和进取心时常联系在一起,并且在中国总是被赋予正面评价。然而,过度的进取心并非总是积极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好胜心太强,会妨碍他得到快乐。因为成功总是稀缺的,如果快乐总要和成功相联系,那快乐实在是太少了。另外,过度的积极性还会促使一个人对下级以及身边的人(包括家人)过度挑剔,从而带来人际关系的紧张。
遗憾的是,15年来以我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企业家们的观察,他们几乎总是在玩命地工作,几乎总是在与人攀比,总是追求做大做强。因此带来对自身的伤害和对亲人以及员工的伤害。
人格缺陷与儿时经历
而接下来的分析发现:几乎每个人的人格缺陷都与儿时的经历,尤其是受伤害的经历有关。例如:克林顿是“无法控制型”领袖人格的典型。在他幼年时,母亲改嫁给了一个吃喝嫖赌甚至经常动手打妻子的酒鬼。克林顿不得不自幼就保护母亲,并在心里暗暗立下志向:一定要强大起来,不让任何人欺负母亲和弟弟妹妹。其结果,克林顿成了美国总统。
调查中有一位企业家领袖的情况与克林顿有些相似。解放前他生长在一个国民党的官宦之家,地位在众人之上,解放后却一夜之间沦为贱民,在学校处处受到同学欺负。他外表驯服、寡言少语,内里掩藏的却是一颗高傲的心,只要有机会就企求能一鸣惊人。结果改革开放后,他成了优秀的企业家。
小时候的生活背景之于人生,真好比是骨头长在人身上,支配着人的全身,人却经常浑然不觉。这次测试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男人的真相:几乎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着一段被伤害的经历。
追寻真正的快乐
因伤害而渴望成功,这样的成功能带来快乐,但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与完全的快乐。克林顿成功了,但在漫长的时间里他不能真正快乐,并且在个人生活上步其继父后尘,走上不检点的道路。中国的许多企业家朋友也很少有真正快乐的。真正的快乐要从何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