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个人,方向和目标同样重要。任何伟人的传记都告诉我们,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一个明确而高尚的目标的指引。再说比尔·盖茨。他的文化程度是高中。考取过哈佛,但一年后辍学,因此没有大学文凭。什么人会放弃在哈佛读书的机会呢?若不是他有更加远大的志向,若不是他认为哈佛的教育与他的人生目标相比不重要,他能从哈佛退学么?国美的黄光裕也是一个没有高学历的企业家。他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只用了六个字:敢想,敢做,坚持。首先是敢想,也就是树立高目标。这是他个人的经验,也是一切人的成功公式:选择一个大胆的目标,然后不顾一切地实现它。
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是寻求意义。我们经常探询人生的意义,工作的意义,某件事物的意义。意义就是一种价值追求,一个你愿意为之付出,为之奋斗的目标。有意义的工作使人精神抖擞,无意义的工作是折磨,是苦难。生活的意义使残疾人充满乐观,生活缺乏意义使一些什么也不缺的人厌世,甚至想以自杀谢世。
虽然人们知道目标重要,有明确目标的人却不多。耶鲁大学1953年对大学生做过一个调研,结果发现只有3%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并有实现目标的计划。20年后,这3%的人的成就远远超过那97%的人。人们从研究结果和常规的观察中推演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目标成正比。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伟人和凡人的区别首先在于是否在追求一个崇高的目标。
如果我们也做一个统计,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之中只有很少的人有清晰的目标。
在企业工作的人,甚至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没有明确目标,或者没有超越低层次物质目标的现象,非常普遍。极有上进心的人,心里想的也只是:我好好干,日久见人心,成长和提拔的机会总会来的。他们的生活轨迹就是上班,干活,下班。凭良心干活,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最高的原则。工作上除了按部就班,重复昨天的操作,应付找上门来的事务,此外不知道还应该做什么。他们要不等待老板交代任务,要不东张西望,看别人怎么做,亦步亦趋。听领导吩咐,执行上级指示成了这些“驯服工具”和“思想懒汉”的最好挡箭牌。这是许多企业中层干部不得力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我们没有设定目标呢?
有人认为未来是不可知的,前途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确定方向,设计自己的未来不现实;与其把握不准,最后做不到,不如不设定目标,走一步看一步。未来有不可知的部分,也有可以预测的部分;有我们控制不了的因素,也有我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不断对未来的走向作判断比盲目好,充分调动我们的主动性比受环境左右好。设使我们有航行的目标,即便我们不能左右风向,我们至少可以调节风帆的角度。
有人以为自己有目标,至少有短期的目标,比如说想学外语,念大学,出国。再问他们为什么要学外语,念大学,出国,就茫然起来,觉得问题本身很滑稽。他们看到别人学外语,念大学,出国,于是朦朦胧胧感到自己也应该这么做。这是跟风,正是迷失方向的表现。
有人有向上的愿望,想找个好工作,想发达,想有成就,想成为明星,想当科学家。愿望不是目标,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实现的决心。不打算实现的是幻想,是憧憬,立志实现的才是目标。
更多的人按照他人为自己设定的方向,或者沿着社会认可的路径,或者仿照别人成功的模式成长。我们不习惯为自己设定目标;我们甘心让别人安排自己的人生。你看,家长们为子女选学校,选专业,选业余爱好,最后选职业,选工作,选工种。家长的爱心和责任感体现在帮子女找到最好的归宿,安排他们做自己认为最有出息的工作,而不是启发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更舍不得让他们艰苦奋斗,经历坎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洛克菲勒有句名言:“让一个人残废很容易,只要给他一根拐杖。”我们周围充斥着拄拐的人,走不出自己的路。我们的文化把我们宠坏了,宠成了残废。
有一个报考哈佛研究生院的中国考生在面试后被否决了。他很茫然,他的成绩很优秀,不知哈佛为什么不要他。主考问他为什么报考哈佛,他的答复是:他慕名而来,因为哈佛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慕名,就是用别人的评价代替自己的鉴别,用他人的结论代替自己的思考,用前人的经历代替自己的选择。为哈佛捧场,不是被录取的理由,因为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哈佛有名气。哈佛自知不能将庸才变成人才。哈佛的使命是帮助有志向的人成为一流人才。哈佛选拔的是有人生目标的人。
如果你的生活没有目标,你就只能随波逐流;如果你对前途没有主见,你只能任环境的摆布;如果你对未来没有自己的计划,你只能为别人的事业打工;如果你不想掌握自己的命运,你只能被命运所左右。“混”是没有目标的人的准确写照;“混得不错”是没有目标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