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不同的用人单位比喻成不同的“菜”,你能根据自己的“胃口”,理智地作出自己的选择吗?
“圣诞大餐”:诱人但难以下咽
虽然外资企业这道“圣诞大餐”看上去很诱人,但洋味道你是否真正接受得了?恐怕得三思而后行。一般来说,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它的管理方略大都遵循其总部全球化的经营理念,工薪和待遇固然很好,但它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所强调的团队精神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的。当然,外资企业都结合自身的特点,部分地融入了本土文化的要素,但它的“食谱”却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对于那些性情松散,自我控制能力差,思维不活跃,专业理论不精的大学生来说,应聘外资企业绝非一种明智的选择。如果姑且一试,即使成功,一旦不能融入其独特的企业氛围,不能顺利地度过其磨合期,很有可能在短期内被淘汰。
“大众快餐”:开放却餐票难觅
一般地说政府机关工作稳定,公务员的待遇比较高。工作上一旦定型后,其职责和工作范围几乎没有很大的变化,但进入机关实际上有很高的“隐形门槛”。除了讲求高学历外,它还要求大学生有很好的人品素质和理论素养,强调个人的耐力和韧劲;此外,在实际招人中,一些外部微妙的人际关系也对实际被录用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一旦入业,它要求大学生从最平凡的岗位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论资排辈,“多年的媳妇才能熬成婆”。虽说是“大众快餐”,但需要耐心地排队等候;拿到自己的那一份后,更需要“细嚼慢咽”,才能品尝到其中的味道。对于那些思想敏锐、敢想敢为、有创业激情的同学来说,这种墨守成规的仕途不是自己最好的追求,个人的价值在很长时间内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家常小菜”:辛辣而令人回味
这些年来私营企业异军突起。很多的私营老板为了求长远的发展,摒弃了原来的那些重要职位非“亲属兵团”不用的传统观念,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有些大学生认为私营业主太具功利性,虽说招人的程序简单明了,但很多人担心这些只是美丽的承诺,自己很难融入私企的管理层。所以,在择业上存在着“先外资,后机关,再私企”的排列顺序。还有的大学生甚至把私企看成是“家常小菜”,除非“饥不择食”。事实上,这种择业观有失偏颇。从沿海和一些中西部的一些私企用人实情来看,只要你是人才,而且适应能力强,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为企业创造出效益,很多老板用人上很放手,而且提供的福利待遇并不亚于外企和机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