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为此,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民主、富强、法治、创新型的国家,就必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行动的指南。在如此现实环境中做强做大我国企业,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式的企业家不合适。或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有常德传式的企业领袖,才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谐社会的营造者、中国企业发展的希望、广大企业员工的寄托。
常德传式的优秀企业领袖,不能代表中国所有的优秀企业家,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映射出了一系列难能可贵的优秀中国企业领袖的管理智慧。
优秀品质是第一位的。优秀品质是长期修炼、积淀的结果,是企业领袖发挥个人智慧、管理能力效用的前提和根本。从常德传身上,我们看到:在中国,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领袖所应具有的优秀品质。诸如胸怀国家——用实际行动实践“精忠报国”的理念;坚韧与宁静——没有“含沙成金”、“静心虑远”的品质,何以在青岛港一干就是39年;关爱员工——“不让一个职工下岗”就是最好的诠释,等等。
管理能力、知识、技巧依托于广大员工的智慧。作为一个企业家具备相应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学术研究中,通常也假定一个人只要具备了相应的管理能力和知识,就可以成为一个企业家,由此,许多学者便致力于尝试探索一个企业家应该具有的一些素质特征。但当我们看到常德传的成功事迹后,发现:并不是具备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袖。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品质和高度的责任感,心中装着你的员工,依托广大员工的智慧,一个企业家的管理知识和能力就能被“激活”、提升,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巨大的效用。即便一个企业家即使缺乏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只要相信你的员工,走到员工中去,依然可以弥补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青岛港实践科学发展观,顺利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就是企业家个人能力依托广大员工智慧的结果。
科学管理制度源自求解现实问题。企业家实施的管理制度绝不会千篇一律,或一劳永逸,一定要根据各自企业的战略、业务、人员、经营管理等实际情况而创新。与其相信书本或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还不如借鉴专家、书本或其他企业的方法论,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建立自己确实可行的科学管理制度。就是说,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解决“问题”通常才是制定管理制度的动力源,“问题导向”通常才是我们制定、修改、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应该坚持的出发点和方法论。常德传的经营管理实践就是最好的例证。“减员增效”曾一度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宝”,但常德传没有效仿,而是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心怀“家庭长子情结”,没有让一个人下岗回家,通过企业机制创新,“增量”式发展,消化吸收所有人员,并扩招了大量职工以及农民工,力争做到人人有岗位,人人创效益。
员工的智慧只有在真正堪当领袖的领导下才会闪光。“人人是人才”,是历史实践给我们的启迪,但在现实中却经常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难以付诸实践。在常德传的带领下,在原本16000多名职工中77%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青岛港,培养出了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全港职工练出了1500多项“绝活儿”,创造刷新了集团、全国、世界纪录400多项次。根据青岛港的实践,要让人人成才,首先得相信人人可以成才的潜力;其次应结合实际工作强化培育;最后应营造人人成才的氛围,为广大职工提供实践的舞台。所有这一切的实践,需要企业家具有博大的胸怀和正确的导引。
造就一批明星式的企业家,不是宣传的宗旨。但分享成功企业领袖的智慧和方法论,却有助于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我们拭目以待——出现更多的常德传式的中国企业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