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丁敏
-- 发布时间:2013/11/16 11:01:25
-- 坚持梦想:让你的人生畅销起来!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我在讲课的时候,时常会碰到从事营销工作的一些听众询问,怎样才能尽快成功呢?说老实话,这个问题范围太大,三言两语不足以讲清,但成功的人士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倒是真的,就是认准方向坚持下去就会有结果。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励志小文《成功与失败》,最初是发在自己的博客上,前年10月份的时候,有读者可能觉得有些味道吧,把它推荐到了目前亚洲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杂志上,不难看出,对成功的渴盼正是当今时代许多人的追求。可是,一边是迫切期待,一边却是畏首畏尾,因为成功常常是与风险相伴的。 日本有位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的大前研一曾说过,如果有“以后”想做的事,就请现在去做。这是从行动力层面来诠释成功的另种含义。 曾经有记者采访著名演员徐帆,这位冯小刚夫人,当谈起“家里人”冯小刚的贺岁片十年艰辛,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脑袋在裤腰带上别着。”最早拍电影时自己欠债100多万,写个剧本可能会有妇联的人跑来管,别人的批评和阻挠甚至让她求冯小刚放手别干了。“他一旦决定肯定会坚持下去,而且最后证明他的坚持一定是对的。”以下是记者的有关问答: 记者:提起贺岁片十年,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徐帆:坚持,我觉得每个成功的人都有这份坚持的劲儿,否则一路走不过来。现在你说十年挺好,那是走过来了,正在走的时候谁都不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 记者:正在走的时候发生些什么? 徐帆:一开始,我们是需要自己算一份投资在里面的,拍《一声叹息》的时候我们自己投了100多万,要知道那时候不兴什么房屋贷款,我们没有这个心理准备啊,不像现在房贷、车贷各种贷款还真把你的心理锻炼出来,当时哪有给文化贷款的!天哪,我那时候每天一睁眼,就觉得自己身上背了100多万的债,就觉得要不赚钱的话我就疯了,那是脑袋在裤腰带上别着的日子。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不说家喻户晓吧,也够如雷贯耳的。他们为什么那么成功?这也是许多人前来向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咨询指教时提到的一个普遍问题。 事实上,有关一个人如何成功的描述各类资讯早已多如牛毛,关键是,如何从中找寻到符合自身参照并效仿的样板典型,以便在借鉴中启发自己,找准发展的路径。 记得有位知名企业集团的总经理,一个不爱读书,只有初中学历的老总曾总结出一个人成功的三要素:智慧、积累、坚持,当然最终还要有实力。事业能否成功,就看你能否拥有发现市场先机的智慧,在市场搏杀中积累经验和教训,在困难中咬牙坚持。只要做到了这三条,最后一定能获得他人所不敢小觑的实力。 据2006年10月30日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报道,很多人认为老虎伍兹和沃伦·巴菲特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有过人的天赋。但是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天赋并不是他能否成为伟大人物的重要条件。一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家庭条件可能会影响到他向哪个行业发展,但是并不能决定他是否成功。成就一番事业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且这些努力是有着明确方向的。研究发现,事业上,成功者的一个惯例是专注一件事情,并且把它做好。不会半途而废,而平庸者则仅仅将之看成一项工作,没有集中精力,而且经常半途而废,这种区别是最关键的。 “于老师,知道做营销压力很大,不知我行不行?” “其实我很喜欢营销工作,可又担心不成功,机会白白失去,于老师,您说怎么办?” “我手里的这个产品,现在市场上竞争对手太多了,于老师,您觉得还有办法做起来吗?” “我父母希望我找一个安稳的工作,可是我提不起兴趣,营销工作很有挑战性,于老师,你能给我一些指点吗?” 经常性的,我会收到许多朋友发来的咨询和请教邮件,由于工作繁忙,也没时间一一回信,但我能理解他们的那份迫切,感受他们的那份焦急,正因如此,几年来,我在一些专业类网站开设了自己的营销专栏,经常现身说法希望能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作为众多在职场打拼的人士来说,你要想有出息,想出人头地,就一定要有目标,因为只有目标才能引领自身的行为方式朝着既定的方向坚定的走下去,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即便年已不惑,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也更不用谈什么明确之类了。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指出,假如说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要有专注和坚持,遗憾的是许多人往往头脑中会意识到,但在具体行为中一碰到问题往往就轻而易举放弃了。所以说,他们不会拥有成功的基因。 记得美国有一条谚语:对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有人对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不曾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几乎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10%者,与清晰短期目标者,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况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缺的专业人才,如医生、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的是那些25年来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要靠社会的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由此可见,成功在开始仅仅是自己的一个选择。作为职业经理人来说,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的确,营销是一份非常有诱惑力的职业,抚今追昔,就我自身经历而言,职业营销生涯已过去了二十多年,想想那段日子,往往是苦累相伴,汗泪行舟,压力自然也就不用说了,为何能坚持到现在呢?说白了,关键在于我始终相信命运最终要靠自己把握,依赖不了任何人,因此,不管遭遇什么,“我选择我努力”的态度就像夜幕深沉的大海上矗立的灯塔,从来没有动摇和熄灭过一丝光和热。 几个月前,作为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CEO,我曾为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们做了一场《如何经营你的职业生涯》实战报告,所讲内容由于贴近实际,非常受他们欢迎,自己也为此感到欣慰。 生活中经常发现,不自信是人类的痼疾,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危险一直在打击着人类脆弱的心理防线。于是人一旦被同一件事或者同一个念头反复攻击,脆弱的心理防线就很可能马上失守。显然这不是小毛病,虽然这些缺陷来自深层次的心理层面,但只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还是可以把它的影响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呦,我也会解梦。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的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由此不难看出,在任何危机的困境中,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如果讲英语的26个字母由A到Z分别编上1到26的分数: 你的知识(Knowledge)只能得到:11+14+15+23+12+5+4+7+5=96分。 你努力工作(Hardworking)也只能得到:8+1+18+14+23+15+18+11=98分。 只有你的态度(Attitude)才是左右你生命全部的:1+20+20+9+20+21+4+5=100分。 的确,要想成功,是不容易啊。下面这段话特地献给献给那些渴望成功并正在路途上艰难跋涉的各界朋友们: 不要让庸人的想法动摇你。你有梦想,他们以为你疯了;你成功了,他们觉得你幸福;你追求财富,他们认为你贪婪。不要去理会。他们只是不理解。 最成功的人都是那些一直稳定积累,直至成功的人。他们一步一步前进,越来越豁达,逐渐能更好地驾驭各种情况。他们坚定不移地抓住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全神贯注。这样的人一定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勇气是一种特别的知识;知道怎样害怕应该害怕的东西,怎样不惧怕不该怕的东西。 要说成功,那其实是没什么秘诀可言的,在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CEO于斐先生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成功的基因,只不过在漫漫人生旅途,有人放弃了,有人坚持而已。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营销专家,美国《福布斯》重点推荐的营销实战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CEO,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等8家权威媒体和机构认定的“中国品牌建设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创业导师,《中国证券报》特约品牌顾问,中国《品牌》杂志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EMBA总裁班客座教授,中国保健行业十大杰出经理人,中国最具影响力营销策划100人,中国首家省级品牌学会重庆市品牌学会专家委员。 二十多年的营销生涯,成功服务过几十个著名品牌,其领衔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现专业致力于品牌策划、实战培训、公关传播、新闻营销、招商代理、市场推广等营销服务,出色的企划力、整合力、执行力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是国家商务部向海内外唯一推荐的知名实战型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先生根据自身在外企、国企、民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深阅历,长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实战营销理论上升到实践和方法的高度,在行业中率先倡导了几十个在全国深具影响的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创造了可观丰厚的物质和社会效益。受到了《欧洲时报》、《亚洲新闻人物》周刊、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东方时报》、欧盟-中国经济合作组织(CEEC)、《环球时报》、《香港商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澳门莲花卫视等海内外媒体的重点报道,其营销案例多次入选美国《福布斯》和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中国营销创新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