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伯乐论坛  (http://qyzzw.net/ccs/index.asp)
--  伯乐论坛进入  (http://qyzzw.net/ccs/list.asp?boardid=2)
----  “掌控环境、控制情绪”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http://qyzzw.net/ccs/dispbbs.asp?boardid=2&id=118693)

--  作者:jinxi
--  发布时间:2011/8/16 11:03:21
--  “掌控环境、控制情绪”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十年来,中小企业创造了近181万亿元的产值,占总GDP69%,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中小企业的存活率堪忧,平均寿命仅为两三年,换而言之,大多数中小企业沉没在创业阶段。

   不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文魁在“第五届民营经济发展-天津论坛”上谈到未来五年民营经济发展的挑战时说:“十二五”期间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将出现较大变化,“五把刀子,一根绳子”将成为常态化。“五把刀子”是指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能源紧张、人民币升值、环境约束加大。“一根绳子”是指银根收紧。张文魁认为,未来中小企业发展将面临两极分化。即:大集团与小个体。请看美国、日本等国家:由于市场的成熟细分,创业机会已经很少几乎没有。显然,今后兼并整合是大势所趋,而这些对我们中小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如果把‘十二五’的机遇和挑战一起讲的话,打个比方:我们在火车站月台上等车,挤上去坐动车的半个小时到北京;没挤上动车,上了绿皮车半个小时到武清。这就意味着,我们很多企业会两极分化:有三头六臂的就能够赶上高速列车、大发展,没有赶上的就有可能被淘汰掉。”

那么中小企业怎样才能挤上火车持续发展而不被淘汰掉呢?显然,这是每个中小企业老总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和大家分享这个课题:为什么说“掌控环境、控制情绪”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2011、8、11讲座分享(一)

    中小企业怎样才能挤上火车持续发展而不被淘汰掉呢?显然,这是每个中小企业老总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和大家分享这个课题:为什么说“掌控环境、控制情绪”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请看精典案例1: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个耳熟能详的案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文件的解密,使我们有幸能够从这批先辈身上看到他们面对危机时的各种表现;更有幸的是我们能够比较客观、公正的看待他们智慧地差别以及正确与失误的结果。

     我以为在四渡赤水的搏弈中,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其实都是在: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或者用错误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以及用正确的方法做错误事的范畴之中。而这些选择的不同实际上正是每个人“掌控环境、控制情绪”能力差异的体现。关于这一点和我们中小企业家所面临的问题没有两样。因此,随着案例的展开大家或多或少可以在他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受到启发和促动。

                                                                                                                8、11日讲课内容分享(二)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曾问毛泽东:生平最得意的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哪一次?毛泽东说:那些都不算,最得意的是四渡赤水战役。请问:毛主席为什么这样高度评价四渡赤水战役呢?

     这是因为四次渡赤水的成功,毛泽东不仅战胜了蒋介石,而且还战胜了博古,为逐步走出低谷成为全党全军的领导人奠定了基础。就此点而言,其重要意义确实没有任何其他战役可以相提并论。

     四渡赤水是1935年1月19日拉开的序幕,距离遵义会议2天;距离长征开始的1934年10月10日仅仅3个多月。在随后110天的时间里,毛泽东在失败、挫折甚至不被信任的情况下与两个主要的政治对手同时短兵相接:一个是蒋介石:以滇军主力和川、湘、挂各一部,共150个团40多万人对红军16个团3、7万余人,敌我力量对比极其悬殊;另一个是以博古为代表的党内错误路线领导人。那么毛泽东成功化解这些危机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毛泽东调整了烦躁地心态,通过和王稼祥一起行军的机会,进行耐心地沟通交流,使自己的政治主张得到王稼祥的理解支持。同时又争取到张闻天(洛甫)的理解和态度的改变。这样就促成了在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上,决定采取毛泽东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从而使红军避免了覆灭的危险,奠定了遵义会议召开的条件。
问题一:为什么说毛泽东调整了烦躁地心态?

                                                                                                                         8、11日讲座分享(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7 10:54:37编辑过]

--  作者:jinxi
--  发布时间:2011/8/17 10:51:02
--  

第二、由于遵义会议上王稼祥的带头给力发言;(28个半、共产国际)张闻天(张闻天当时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反报告和毛泽东的发言配合,最终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那么博古、李德当时是怎样做的呢?红军长征出发之后,李德、博古军事领导的错误继续发展。他们把这样一种大规模的战略转移的突围行动,变成了“基本上不是坚决的与战斗的,而是一种惊慌失措的逃跑的以及搬家式的行动”。对于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一些基本任务与方向问题,他们“始终密而不宣”,不但没有“在干部与红军指挥员中进行解释,而且甚至在政治局的会议上也没有提出讨论。”他们的战略方针不放在争取必要的、有利的时机歼灭敌人,而是采取一种“战略避战主义”。他们幼稚地认为:“红军一定要达到了指定地区(湘西),放下了行李,然后再举行反攻消灭敌人,否则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有人说他们当时是“乱了分寸,慌了手脚。”结果使红军在与敌人作战中,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抢渡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红军受到巨大损失从8.6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

     会议另外两个结果:一是毛泽东进入政治局常委,二是洛甫(张闻天)任总书记。军事负责人还是周恩来,实际上毛泽东在此次会议上只是取得了话语权。当年毛泽东本人对遵义会议的认识与我们今天对它的评价大相径庭。他对自己在会上的处境曾打过一个鲜为人知的比喻:“遵义会议是借了别人的码头打仗的。”由此可见,当时的形势并不乐观。

    第三、体现执行力:首先经受三渡赤水战役的考验;在三渡赤水后进入三人团(军委),第四次渡赤水展现军事才能(执行力)。
首先是遵义会议后的出师不利:由于情报的错误(密码破译),导致了土城之战的失利,损失很大,被迫于1月27日、28日一渡赤水。“二渡赤水是扎西会议的决定,目的是要建立黔北根据地。但关键性的鲁班场之战失利,建立黔北根据地的计划受挫,红军被迫三渡赤水另做打算。红军三渡赤水后,毛泽东于3月17日在川黔交界处赤水河畔的陈福村成为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开始真正掌握了最高军事指挥权。随后指挥红军第四次渡赤水奇袭贵阳:在指挥红军奔袭贵阳的过程中,最为精彩的是牢牢把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人为建立局部优势兵力,迫使蒋介石三调滇军。

                                                                                                                               8、11讲座分享(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7 10:52:03编辑过]

--  作者:jinxi
--  发布时间:2011/8/19 11:11:54
--  

一调是把滇军从云南的边界东远调到了贵阳西面不远的清镇。红军逼近乌江时,蒋介石急得连续发电给滇军司令孙渡求援。1935328上午8时,蒋介石给孙渡的电报中说:务望兄部速取直径,用最快速度,于本月31日以前,赶到打鼓新场与西安寨间地区,俾得按期协剿,完成革命也。

二调是把滇军从贵阳西面的清镇东调进入贵阳。331日,红军主力南渡乌江,并且一反常态大张旗鼓地亮出打到贵阳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而部队的行动却出敌意外地不走公路直扑贵阳,而是朝偏向贵阳以东地区行动。

三调是把滇军东调出贵阳城。如果说前二调是蒋介石在红军的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那么第三调则是毛泽东的有意设计,使蒋介石上了当。当时孙渡部队虽然已经远离云南,但如果红军要从贵阳东面向西南方向前进,驻守贵阳的孙渡正好可以迎头拦截。因此,当时红军要向西南前进,就必须想办法把贵阳的滇军再往东面调一调,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他这里所强调的调出来,并不是指把滇军从云南调出来,而是要把滇军从贵阳城里调出来。于是当滇军进入贵阳后,毛泽东使出了声东击西的一招:东调滇军出城。

当时红军在贵阳东面进入湘西的必经之路清水江上开始搭建浮轿,摆出了一副攻城不成就进军湘西的架势,以引诱孙渡纵队东出贵阳尾追捞便宜。蒋介石果然上当。他认为红军兵临清水江,处境极为不利,只能背水一战。因护驾有功刚受到蒋介石重赏的孙渡急于表功,就亲自率队,全部出动,迅速东进,准备在清水江边与红军决战。

然而出乎蒋介石意料的是,当孙渡纵队行至半途时,清水江边的红军突然调头西进,直扑贵阳。据孙渡回忆:我部队受到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搞得手忙脚乱,我在贵阳以东观音山黄泥哨跳车逃跑,几乎被活捉。然而又一次出乎蒋介石意料的是,红军兵临城下却并未攻城,而是绕过贵阳向西南方向急进,跳出了即将形成的包围圈,又一次令蒋介石扼腕长叹。

这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直接面对最高对手斗智斗勇而实施的成功的战略欺骗行动,体现了战场上极为出色的智慧与计谋。

除了军事,我们再从政治上来看:在四渡赤水期间,毛泽东事实上是与两个主要的政治对手同时短兵相接。结果毛泽东不仅战胜了蒋介石,跳出了包围圈;而且还战胜和纠正了李德、博古军事领导的错误继续发展,化解了全军覆灭的危机。

然而,四渡赤水也令红军损失巨大 毛泽东遭空前质疑。这就是毛泽东四渡赤水前后遭遇过的“三挫”: